海南全面应用基层“一表通” 基层报表压减率达63%
营在自贸港·
开栏的话
2025年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扩大开放之年,也是海南营商环境总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目标的决胜之年。为系统展示海南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新成效,海南日报即日起开设《营在自贸港·优化营商“软环境” 提升发展“硬实力”》专栏,通过挖掘改革亮点、倾听企业心声、剖析典型案例,解码海南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赢商秘诀”。
海南日报海口7月1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梦瑶)7月1日,海南在全省正式上线应用基层“一表通”,通过重塑工作流程、强化数字赋能,推动基层报表应排尽排、应减尽减,变“找基层要报表”为“在平台取数据”,切实为基层减负、为治理增效。
截至目前,全省各级各部门排摸基层报表16667张、数据项244338个,按照取消过时报表、归并同类报表、整合同类字段的原则,清理冗余报表、重复字段,分别整合精简至6129张、73966个,压减率分别达63%、70%。
长期以来,不少基层干部“为表所困”,报表数量多、反复填报多、时间占用多,增加基层负担、滋生形式主义,也降低了基层治理效能。“把基层干部从报表中解放出来,才能让他们真正释放精力抓治理、抓服务。”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展基层“一表通”工作,正是我省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治理增效的重要抓手。
为扎实推动“一表通”工作部署落地见效,海南高位推动、上下协同,将其纳入省委层面专项工作机制2025年工作要点和全省优化营商环境2025年重点举措,并成立省级基层“一表通”工作组,编制出台系列制度规范、标准指引,为“一表通”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和制度支撑。
2024年12月,海口市琼山区率先开展试点,经报表收集、梳理、比对、压减、整合,于今年5月9日起全区推行基层“一表通”。“试点过程中,琼山区全量收集基层报表1573张(数据项7856个),精简报表至152张(数据项2241个),报表数量和数据项分别压减90.3%、71.5%,初步取得减报表、减时间、减人员,增数据质量、增工作效能、增群众获得感的‘三减三增’实效。”琼山区营商环境建设局常务副局长王潇祎介绍。
在琼山区试点经验基础上,全省各地各部门全面开展基层报表治理工作,通过镇级自查、县级复核、双向比对,确保摸排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推动基层报表应排尽排、应减尽减。同时,海南依托海政通平台,开发上线基层“一表通”应用程序,充分利用数据共享成果及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自动匹配、自动审核、只填一次,报表智能预填、批量导入、高效汇总等功能,通过精简整合填报项、统一填报入口、规范填报方式,初步实现报表数量明显减少、基层干部填表负担明显下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