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网群: 海口 三亚 三沙 儋州 琼海 文昌 万宁 东方 五指山 乐东 澄迈 临高 定安 屯昌 陵水 昌江 保亭 白沙 琼中 洋浦 海南农垦

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图片

海南加强耕地“非粮化”整治 全力守好百姓“米袋子”

2022-06-23 17:42:33 【来源:海南日报】【作者:】

■ 海南日报记者 傅人意 高懿

6月22日,南渡江沿岸的澄迈县金江镇山口村,青鸟翩飞,水田连片。微风吹来,2516亩的高标准农田里,青黄色的稻穗发出沙沙的响声。

“再过一个月水稻将迎来丰收,预计亩产量1100斤,一亩至少增收300元。”尽管距离早稻收获还有一个月,但该村种粮户王远昌对丰收充满信心。

昔日“烧饼田”如今“高产田”

王远昌的信心,来自村里这几年发生的变化。

以往,村里田地分散,种植品种繁多,村民播种时间不一,造成了一块一块的“烧饼田”,不仅产量低,而且影响下一轮的地瓜耕种。

眼下,在山口村,大小不一的“烧饼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归方连片的高标准农田:笔直的机耕路、混凝土硬化的水渠一改以往田地的泥泞,水田上空飞着的几架无人机正在投放肥料……

“利用无人机进行统防统治,既减少了用药量,杀虫效果又好,省工省力又省时。”山口村党支部书记李彤雪介绍,近几年,随着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投用,该村还统一种上水稻优质品种,“烧饼田”变成了“高产田”。

李彤雪给海南日报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水稻每亩增收300斤,田头收购价每斤1.35元计算,预计村民今年可增收约100万元。

澄迈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6月15日,澄迈全县粮食播种面积32.7万亩,完成全年任务的57.98%;水稻种植26.09万亩,完成55.76%,预计产量11.74万吨。

省农业农村厅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25万亩。今年全省将实施建设96个项目,确保完成2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今年以来,海南粮食生产开局良好,截至6月8日,全省粮食播种面积231.52万亩,完成全年任务面积407.2万亩的56.85%。

资料图:俯瞰位于三亚国家水稻公园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记者 武威 摄

严守全省耕地“红线”

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近年来,海南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为耕地“非粮化”“非农化”。

粮食不是一般商品,海南既算经济账、也算政治账,既算眼前账、也算长远账。为全力守好“米袋子”,今年以来,我省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区“非粮化”整治,保面积、保产量。

在琼海市长坡镇良玖村,一片刚种下的水稻秧苗绿意盎然。这片200亩的稻田,此前种植了50亩槟榔等非粮食作物,经过当地开展高标农田项目区“非粮化”整治活动,又重新种上水稻。

目前,全省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工作稳步推进,今年以来,已有11个市县出台工作实施方案,累计实施耕地“非粮化”整治约1.4万亩。同时,我省正在加快撂荒地整治,完成今年复耕撂荒地3万亩任务,主要用来种植粮食,兼顾大豆、花生种植。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今年海南种粮一次性补贴资金已拨付市县。我省利用耕地地力补贴资金对种植水稻50亩以上的大户给予一次性补贴,每亩补贴最高不超过200元,单户补贴总额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南繁高标准农田达24.26万亩

三亚市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此时已进入南繁季后水稻轮作时节。以往,南繁育种科研用地在夏秋季时常出现闲置,为了加强南繁育种科研用地综合利用,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三亚借鉴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探索采取“南繁+稻+绿肥”轮作等农业种植模式,盘活土地资源。

“目前,崖州区采用‘南繁+稻+绿肥’轮作模式耕作的耕地约4400亩,有效解决了南繁科研用地夏秋季耕地闲置问题。”崖州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近年来,我省不仅将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耕地资源盘活,还不断完善南繁基地基础设施条件,保障育种科研更高效。

如今,海南已新建或改造南繁高标准农田达24.26万亩,覆盖90.5%的南繁保护区。优先完成5.3万亩核心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任务,核心区农田基本达到了“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建设标准。同时,推进南繁水利设施建设,完成灌溉面积20.41万亩,占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总面积的76.2%,进一步提升了南繁基地的灌溉保证能力。

(海南日报金江6月22日电)

标签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